一般来说,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。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,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、戏剧、书画、星相、数术等等,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,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。

所谓的国学素养就是通过对国学经典的研习,从而提高本人的内在涵养,并进而提升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水平水平。国学素养是指国学中传统文化的人文教育部分,说白了就是人的素养教育、人格教育,通过修身养性孕育出真正的“人”

国学原指国家学府,如太学、国子监。国学指学问一说,产生于西学东渐、文化转型7a64e78988e69d8331333332626139的历史时期。它兴起于20世纪初,1920年代始盛;在中国大陆,文革结束后思想学术自由逐步有所恢复,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步扩大,1980年代后“国学”复起至今。

“国学”一说,产生于西学东渐、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。而关于国学的定义,严格意义上,到目前为止,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。名家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。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:“国学者何?一国所有之学也。有地而人生其上,因以成国焉,有其国者有其学。学也者,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,而自治其一国也。”(《国学讲习记》,《国粹学报》第19期)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,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。

国学以学科分,应分为哲学、史学、宗教学、文学、礼俗学、考据学、伦理学、版本学等,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;以思想分,应分为先秦诸子、儒道释三家等,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,其它列从属地位;国学以《四库全书》分,应分为经、史、子、集四部,但以经、子部为重,尤倾向于经部;以国学大师章太炎《国学讲演录》所分,则分为小学、经学、史学、诸子和文学。

一般国学素养书单:

《三字经》《百家姓》《千字文》《增广贤文》(这些童蒙就是基础的,浅显,重在道德培养)

《大学》(儒家纲领)

《论语》《孟子》(人伦修养,人伦道德)

《中庸》(由天道论人道,由人道论天道)

《易经》(了解诸卦,精读“文言”、“系辞”、“说卦”)

《书经》(《尧》、《舜》二典即可,《洪范》亦可读)

《诗经》(重《国风》、《小雅》)

《礼记》(《礼运》《学记》《王制》《儒行》《月令》可粗读)

《左传》《墨子》(选读《尚贤》、《尚同》、《兼爱》、《非攻》、《节用》、《无志》、《非命》)

《老子》《庄子》《荀子》(全读,精《性恶》、《修身》、《劝学》、《礼论》)

《韩非子》《坛经》《近思录》《传习录》《史记》(重列传)《资治通鉴》《楚辞》《文选》《唐诗三百首》《宋词三百首》(以上两部我认为是诗词部分的最低标准)《唐宋文选》,可辅读《文心雕龙》《诗品》